【重要節日】 1、獨立日:2月24日,為紀念1918年2月24日愛脫離沙俄統治而獲得獨立;2、恢復獨立日:8月20日,為紀念1991年8月20日愛恢復獨立;3、勝利日:6月23日,為紀念1919年愛抗擊德國軍隊獲勝。
【簡 況】 位于波羅的海東海岸,東與俄羅斯接壤,南與拉脫維亞共和國相鄰,北鄰芬蘭灣,西南瀕里加灣,海岸線長3749公里。屬海洋性氣候,冬季最冷的1、2月平均氣溫-5℃,夏季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16℃,年平均降水量500-700毫米。
愛民族形成于12-13世紀。曾受丹麥、德國、瑞典的侵略和統治。1710-1917年受沙俄統治,1918年2月24日愛脫離沙俄獨立。1918年2-11月被德軍占領。1940年8月成為蘇聯的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。1991年8月20日,愛宣布恢復獨立,9月17日,聯合國宣布接納愛為成員國。
【政 治】 愛恢復獨立十多年來,議會民主政治漸趨成熟。2003年3月議會大選后,共和國黨、改革黨和人民聯盟組成中右聯合政府。同年11月,聯合政府因黨派之爭曾一度陷入危機,但三黨最終達成妥協。目前愛政局總體保持穩定。
【憲 法】 現行憲法于1992年6月28日通過,7月3日生效,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條。第一章確定愛是獨立主權的民主共和國,國家最高權力屬于人民。實行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。
【議 會】 一院制,共101個議席,任期4年。主要職能:通過法律;決定全民公決;選舉共和國總統;批準或宣布廢除外交條約;授權總理組成政府;通過并批準國家預算;決定對共和國政府、總理及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;宣布全國處于緊急狀態;解決憲法所規定的總統、政府、其他國家機關或地方政府職權以外的所有行政問題等。年滿21周歲且有選舉資格的公民均可競選議員。2003年3月2日,愛沙尼亞舉行議會大選,中間黨和共和國黨各獲28席,改革黨19席,人民聯盟13席,祖國聯盟7席,溫和黨6席。3月31日,第十屆議會舉行首次會議,會議選舉恩娜·愛爾瑪(Ene Ergma)為議長。
【政 府】 于2003年4月組成,內閣成員為:總理尤漢 · 帕茨(Juhan Parts, 共和國黨主席),外交部長克里斯蒂娜 · 歐尤蘭德 (Kristiina Ojuland,女,改革黨),財政部長塔維·維斯基麥基(Taavi Veskimägi,共和國黨),經濟和通訊部長安德魯斯 ·安希普(Andrus Ansip,改革黨),國防部長雅克 · 尤埃呂特(Jaak Jõerüüt,無黨派),文化部長烏爾馬斯 · 帕依特(Urmas Paet,改革黨),教育科學部長托依沃 · 馬依梅茨 (Toivo Maimets,共和國黨),司法部長肯-馬爾迪 · 瓦爾 (Ken-Marti Vaher,共和國黨),社會部長馬爾科 · 波梅蘭茨 (Marko Pomerants,共和國黨),環境部長維魯 · 雷嚴 (Villu Reiljan,人民聯盟主席),農業部長埃斯特 · 圖伊克索(Ester Tuiksoo,人民聯盟),內政部長馬古斯 · 列依沃 (Margus Leivo,人民聯盟),地區事務部長讓 · 奧那普(Jaan Õunapuu,人民聯盟),民族事務部長保羅-愛立克 · 魯摩(Paul-Eerik Rummo,改革黨)。
|